聚焦中小学生课内外阅读与表达

专访宁碧执行校长许益杨:和“洋校长”一起,与世界相拥

时间:2020-06-28 来源: 作者:

D:\十几岁\2020\pdf可复制\2020\中学\1592969211.png宁乡市碧桂园学校执行校长、国际高中部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教育人的探索。

2019 年夏天,新加坡人许益杨成为宁乡市碧桂园学校(简称“宁碧”)第一任“洋校长”。这在宁碧是第一次,在湖南教育界也史无前例。于许益杨而言,这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师有国界,教育无国界。本科阶段,许益杨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主修化学和生物,研究生阶段,他转向教育领域。2003 年毕业后,许益杨先后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中国广东等地的多所国际学校任教,积攒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这一次,他擎着火把,点燃了宁乡国际教育的星星之火。

让梦想照亮现实

 

6 月底,宁碧国际高中迎来了毕业典礼,37 名少男少女从校长许益杨手中接过毕业证书,背后的大屏幕上,是他们即将去到的远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地亚哥分校,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大学、伦敦艺术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澳洲国立大学,香港大学……许益杨将目送他们,从宁碧奔赴世界。

时间回到三年前,学生们都很懵懂,对未来有梦想,但更多的是困惑。“进校第一件事,是和他们一起确定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规划,一步步朝终点进发。”理科出身的许益杨,擅长将抽象的“梦想”具象化。在宁碧,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详细的升学规划表,每学期要学什么、要通过什么考试,学生只需按图索骥。

许益杨讲起一个故事。2017 年,也是这个季节,高一学生王浩纯和父母一起来国际高中报到。老师问王浩纯将来想做什么,他思考了很久,摇了摇头,并没有给出答案。

但心思细腻的老师察觉到王浩纯内心的波动,他们渐渐发现,这个成绩平平的小男孩,对艺术设计有着极大的兴趣。某天,负责生涯规划的蔡老师和艺术课程的上官老师关切地跟他聊天:“要不要试试考一所世界顶尖的艺术学院?”王浩纯抬起头,炽热的眼神让人读懂了他藏在心底的梦想。

突破英语,零基础学习美术,通过数学等核心学科的考试,申请大学……明确目标之后,英语和艺术起点不高的王浩纯,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成长。汗水混着泪水,艺术梦终于照亮了现实——2020 年,王浩纯接到了伦敦艺术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

正如许益杨所言:“宁碧点燃了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老师们给予他科学的规划,陪着他执着地努力,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从0到1 的质变。”从国际高中第一届毕业生至今,宁碧海外大学升学率达到了100%,大部分学生进入了QS 世界排名前100 大学和艺术类世界顶级名校。

D:\十几岁\2020\pdf可复制\2020\中学\1593327261(1).png

宁乡市碧桂园学校。

让生命熠熠生辉

若是在宁碧的校园里走一走,你会发现它的独到之处。作为宁乡市唯一一所国际学校,也是湖南少有的十六年一贯制国际学校,国际元素在宁碧随处可见。学校按培养方向,开设了美国学院、英国学院、艺术学院三大学院,提供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小班制教学,使用原版全英文课本,由中外教全英文授课。

许益杨曾在中国工作多年,太太也是中国人。他讲一口流利的汉语,醉心中国文化,对墨学、道学和佛学思想研究颇有见地,也熟谙中西方教育的异同。在学校,许益杨没把自己摆在局外人、决策者的位置,相反,他更像师生之间、中外教师之间的一座桥。

“无论中西,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达成共识之后,校园里的争执少了,偏见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尊重与信任。宁碧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数十门课程任由他们自主选择,大大小小的活动交给他们打理,甚至增加一门课、组织一次外出团建活动,只要理由充分,学校都全力支持。

许益杨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高中生涯,只是他们远行的起点,从当下开始,他们就要学着为自己作选择,决定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在的呼吸成就了自由的成长。2017 年毕业生,在罗德岛学设计的朱时龙,记忆最深的是在宁碧健身房汗流浃背的日子;在牛津大学研究物理的田斯达,仍然像高中时一样爱着动漫;今年考上加州大学数学专业的王梓仪,最享受弹钢琴带来的纯粹享受。

运动达人、快乐制造者、艺术鉴赏家……宁碧成全了他们学业之外的可能,让其与众不同,熠熠生辉。

D:\十几岁\2020\pdf可复制\2020\中学\微信图片_20200624115217.jpg

许益杨(左五)和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

让世界因你不同

 

人文地理教师Lianza Fourie 来自南非,今年是她在宁碧工作的第三年,“第一次来宁碧,我觉得她是一所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学校,现在她已经是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学校。”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学校,意味着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世界。”许益杨说。他希望宁碧的学生拥有“中国心、世界眼、未来胜任力”。

学校设计了一系列参与性课题,让学生与世界发生联系。比如引导学生关注联合国17 个全球发展目标:消除贫困、消除饥饿、性别平等,等等。再将他们的目光拉到眼前,去关注身边的贫困、饥饿和不平等。

“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你我息息相关。希望宁碧的孩子关心世界,关心国家,关心身边的人和事。”许益杨说,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学生们得知援鄂的医护人员,防护服里的衣服常常被汗水湿透,主动发起募款,购买了一百多套棉质运动服,送到了抗疫前线。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而是宁碧的传统。2017 年毕业的田斯达,出国读书之前,就常常去特殊学校和偏远山区支教,他还发动父母和同学,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提供资助……

“希望你们永远像少年一样,热情勇敢;希望你们以‘中国留学生’的身份,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芒。”毕业典礼上,学生和老师站在舞台中央。“咔嚓”,镜头记录下少年们恣意的青春,还有校长许益杨为他们高高竖起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