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岁的刘磊,是隆回县九龙学校的校长。
他给自己的微信取名“都市牧羊人”,微信头像
是县城的景象。照片中,赧水河从城中穿过。河岸边,是这座城的繁忙。
他说,拍下照片的那一刻,他想到了那些他曾经教过的学生。他们从乡村来到县城求学,短暂停留之后,去远方寻找未来。
而刘磊,扮演着放牧心灵的人的角色,陪他们在这河畔诗意地成长。
24 年前,刘磊中师毕业,走上了教师岗位,去了离隆回县城 30 公里的横板桥罗子团完小。一声“老师”,令他兴奋、紧张,内心澎湃着快乐。
那时候,刘磊带三年级,他教数学、体育、美术、科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美术课,他从县城买来画纸和油画棒。上课时,他让学生把椅子搬出教室,带他们看看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风景和人,再教他们画
下来。
“那些平时调皮的孩子,都变得神情严肃起来。他们抓着油画棒,全神贯注地描摹着,生怕错过了哪个细节。”直到现在,刘磊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是授人以渔的快乐。
刘磊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但他舍得为学生花钱。他给学生买画画材料。因为他,学生第一次用上油画棒,第一次“见识”到圆规如何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完美的圆。
他还舍得花时间。那时候,学生辍学的事时有发生。他去了每个学生家家访,看看他们生活的环境,跟孩子的父母交心,把辍学在家的学生一个个劝回来。
学生喜欢这个大哥哥一样的年轻老师。有时候刘磊去家访,学生就跟在他身后。刘磊个子不高,但夕阳下的影子被拉得很长。那影子被学生捕捉到,画在画里,写在作文里,温暖了他们彼此。
2001 年,刘磊从农村考进城,开始在县城教书。
他爱笑,性格温和,亲切,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因为这个原因,他当上了少先队辅导员,后来,又调到中学当团委书记。2011 年,刘磊被新建的九龙学校聘为副校长,分管德育、安全和学生工作。
“把道理融进事里,用温柔的方式进行表达,孩子们才会欣然接受。”刘磊说,孩子的内心是柔软的,要温柔以待,让他们自在美好地生长。
在隆回九龙学校,六成学生来自农村和城郊。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刘磊把家长请到学校,把他们拉进育人的阵营:家长每天要带着孩子做至少十分钟家务劳动,洗衣服、打扫卫生、做饭……让孩子参与其中,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该如何生活。
这是刘磊的坚持:唤醒,而不是塑造;引导,而不是灌输。
他希望学生爱上阅读,于是为他们定制了《阅读旅程》的小册子,提供阅读书目,让父母伴读,再一起写下读书笔记。小学六年,两百多本书,大人和小孩同行,完成了一场场心灵奇旅。
学生上了初中,刘磊就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在他人的故事里,学会坚持,学习奉献。”刘磊不愿意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他说:“要让他们在校园之外的世界里,长成内心丰盈的人。”
我们问刘磊,怎样定义学生的美。他说,人的美,该是鲜活的,自然的,不能被定义的。
他早些年教学生画画,不设条条框框,只给学生一张空白的纸,任由他们天马行空。后来他做校长,也不用分数画地为牢。他总想要拆解一些无趣的、刻板的边界,让学生像大自然里的树,长出更多的枝蔓。
有学生爱音乐。刘磊选拔“百灵鸟”苗子,组建合唱团,请来专业的声乐老师集中授课。这些山里孩子,声音澄澈,纯真烂漫。他们从县城唱到省城,一路唱到国家级的大舞台。
有学生醉心于传统文化。刘磊把书法课开到了每个班,每年举办书法比赛。他邀请老师和学生同台比试。他们挥毫泼墨,在墨色飘香里感受传统之美。有学生好动。刘磊设置了不同的运动项目。阳光大课间时间,九龙学校的操场上,低年级学生做操,高年级学生练习足球、篮球、排球……红色的校服如火苗般燃烧。
建校十年,九龙学校已经是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篮球特色学校、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示范学校、湖南省文明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学校。许多孩子借由艺体特长,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不久之前,邵阳市评选“最美校园”,九龙学校从二千五百余所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获奖者。有人说,九龙学校建得漂亮。事实上,这个评选的视角是综合的,关注的是人文教育之美、养成教育之美、素质教育之美。刘磊说,教育的美,从来不是建筑的美,而是人心的丰盈美好。
与刘磊校长面对面焦点问答: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刘磊和学生在一起
Q:我每次捧书阅读的时候,妈妈都要检查我在读什么书,她担心我读“坏书”。请问适合的书应该是什么样的?
——宁蔓瑜(隆回县九龙学校七年级107 班)
A: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经历不同,志趣不同,能从书中感受到的东西也不同。养尊处优的公子小姐,未必真的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英雄末路的傲气;反过来,燕赵豪侠,读到“杨柳岸,晓风残月”时,也不见得会潸然泪下。刚刚进入初中的你们,肯定还记得冰心奶奶在《忆读书》中谈到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方法吧。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塑造,志向培养的时期,选择适合自己、自己也感兴趣的书籍,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当你在面对书籍是好还是坏的抉择时,多想想冰心奶奶给我们的建议。读什么书成什么人,为自己选择正能量的、适合自己的书吧。
Q:我非常喜欢读书,可写的时候却无从下笔。请问您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读过的书帮助我的写作?
——黄嘉樱(隆回县九龙学校七年级97 班)
A:孩子,你一定听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也肯定听说过“厚积薄发”,我觉得这两句话说得特别好。读是一种吸收,而写作就是一种表达,阅读和写作是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可是“破万卷”到“如有神”之间,还需要桥梁。这架桥梁可能是想要创造的原动力,可能是一些写作方法的学习,还可能是在读书时对文章写作手法、布局谋篇的分析与思考,更可能是知识的迁移。如果你借助了这样的桥梁,你肯定会有所突破。
Q:您说您爱读书,也花了很多时间去阅读,您觉得读书带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赵梓杨 ( 隆回县九龙学校九年级 75 班 )
A:“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人对读书收获的理解。而对于我来说,在学生年代,和你们一样,读书让我收获了知识,改变了命运;在工作之后,广泛的阅读,让我不断更新对世界的认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强了自身修养。我们和书籍做朋友时,就不会局限于生活中的一隅,就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我们随着阅读面的扩大,也会练就出广博的心胸、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