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档案
周翠平,雅礼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长沙市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长沙市教育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教研组长”等;在全国统编本教材课堂展示中荣获一等奖;数次参加国培计划送课下乡,被聘为授课专家;中考命题专家库成员。
当下初中学生写作的弊端之一是虚构套作大行其道,真情实感严重缺乏,思考感悟无病呻吟。如何解决?笔者认为读写结合是众多写作教学手段中最经济、最实用、最有效地进行情感的熏陶的方式,也是最能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手段之一。新版部编本教材无论是内容情感还是结构语言,不仅是阅读教学分析的范本,更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下面老师就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浅谈如何巧学教材,抒写真情。
背影(节选)
文/朱自清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巧选点,精析情感
《背影》是一篇表现亲情的经典作品。它以朴素无华的语言,真诚动人的情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历久弥新。很多老师在讲解此文时,会重点分析“四次背影”“四次流泪”或“站台买橘”等细节,常常是老师情动于中,潸然泪下,但学生却“无动于衷”——也许是年龄的隔阂,也许是阅历的单薄,也许是情感的冷漠,让学生无法理解文本中深沉的父爱。如何找到一个点,能突破时空的限制,真真切切地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激发写作的欲望?
我想:凡是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有精致而微妙的细节,我们要善于“看那缝罅处”,看那作者由于不想说、不便说而有意无意在文中留下的“空隙”。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文本,我从文中挑选了父亲来信中的一处矛盾,请大家细节品析:“A我身体平安。B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C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既然说“身体平安”,为什么又说“膀子疼痛”?既然说“惟”——只有膀子疼痛,为什么又“大约大去之期不远”?既然“举箸提笔,诸多不便”,为什么又写信给我?将这封信分成三组语句,请问:ABC这三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合常情之处?
同学们只要稍作思考,便可看出“表达前后矛盾”。那么,俗话说言为心声,父亲用自相矛盾的话到底想表达什么情感?大家不妨想想,数年间父子的矛盾和渐行渐远,终至不相往来。再深入思考,应该能得出:这是父亲在求和。这是父亲终于放下身段,向儿子示好。这是年迈的父亲为了和有隔阂的儿子拉近距离消除矛盾所做的努力,这也是一个父亲隐藏的坚硬而柔软的心啊!
其实文中还有很多这样自相矛盾的言行,比如:本已说定不送我;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比如父亲开始怕茶房不妥帖,后来仍然“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这样的句子文中俯拾皆是。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向《背影》学写作,用矛盾的言行来表达深情。
巧妙的选点可以让学生消除畏难心理,产生言说的欲望,这是以品读来激发情感,期在由表及里,触发学生思维,也是为联系生活做铺垫。
联生活,激活情感
王荣生教授说:“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唤起、生成、转化已有的生活记忆和经验的能力。”写作与生活的关联极为紧密,无论写什么,都应该将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激活并表达出来。
文本只是一个引子,关键是同学们能触类旁通,联系生活,打开思维,学会从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去发现动情之事。请看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生活中你的家人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自相矛盾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提问迅速点燃了班上同学的表达欲望,有同学马上“吐槽”自己的妈妈在餐桌上一会儿要自己吃快点点,别磨蹭,一会儿又说慢慢吃别噎着。其他同学立刻产生共鸣,有说坐公交车妈妈有时要他尊老爱幼学会让座,有时却要他机灵点,看到座位就座,还有同学说妈妈总是要他多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可是他交异性朋友时却时时盯梢……每个人都兴致勃勃,每个人都想分享自己的经历,在七嘴八舌的发言中,我们很快梳理出这种矛盾的言行其实早已渗透到衣食住行、交友、学习、爱好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原来矛盾无处不在!
通过这个环节的联想,我们再次激活了情感,同学们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去搜寻发现那些生活中曾经忽视,甚至误解的小细节,大家学着慢慢揭开生活的面纱,找到无穷无尽的写作资源,为后面的片段写作、整篇训练做内容上的铺垫。
议认知,深化情感
充分表达让同学们把想说的都表达出来了,下面,请同学们暂停交流,静心思考: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矛盾、他(她)们的言行为何会自相矛盾、出尔反尔呢?写作训练本质上是思维的训练,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同学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行为背后的情感与心理,审慎地思考自己的经历,由感性的描述抵达理性的认知。
给大脑片刻的思考之后,我建议:不如把所思所想的写下来再分享。
大家不要马上动笔,应该先明确如何写,归纳出方法后再动笔,正如陈日亮先生所说“语文是教形式的,也是教内容的,但归根结底是教形式的,即怎样从形式抵达内容”。我希望大家:动笔之前我们一起回顾明确一下写法,于矛盾纠结中写亲情,具体可通过矛盾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来展现,辅之以恰当的抒情或议论深化认识。这个环节是为写作总结方法,因为激活了情感还只是“得势”,获得了方法才是“得法”,蓄之以势,导之以法,有感而发,方能动人。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我选择了一篇来自学生的佳作示范:
母亲,我读懂了您的矛盾
您常说:“做人不要太软弱,你的善良要有锋芒!”您又说:“在外面不要锋芒毕露,小心吃亏!”您希望我不被人欺凌,又担心我争强好胜,惹祸上身。我曾被人冤枉偷东西而满脸通红,是您堵住店家高声吵闹,直至对方赔礼道歉,您说“尊严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我曾和好友发生冲突,是您不管三七二十一,逼迫我主动道歉,您又说“优秀的人是懂得退让的”。人生这本大书我也许永远读不懂,但慢慢地,慢慢地,我明白了: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有一种母爱叫自相矛盾!
当然,老师只是为学生搭建支架,示范策略性的写作知识,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体悟、自我构建。
写我心,表达情感
在经历了深刻地品,痛快地说,深沉地悟,理性地思后,同学们可以开始当堂进行片段训练,这是将阅读的成果转化为写作,将激活的情感转化为文字的呈现。考虑到大家的学习情况有差异,我为大家设计了半命题作文《×××,我读懂了您的矛盾》,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2.细腻独特地描述身边亲人矛盾的言行的一个片段,并写出你的理解或感悟。作文时间为10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大家写得怎么样?在我任教的班上,同学们写出了不少有情有味的作文片段,现选取几篇展示如下:
妈妈,我读懂了您的矛盾
妈妈,为什么您气得满脸通红,拿着棍子打我时,却又放下?为什么说让我少吃点,要减肥时,您却又说长身体时候,应该多吃点?当我衣服破了时,您眉头紧蹙,为什么不注意点,自己缝去!但在我睡着时,却又给我缝得好好的……
妈妈,您是蓝天,我是白云,心中的风来了,唯有您是能够看到我飘往何处的人!
(雅礼实验中学 1704班 陈泰延)
奶奶,我读懂了您的矛盾
我是留守儿童,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
奶奶,当我暴露在寒冷的风中,但身上只身着一件单薄的衣服时,您不住地嗔怪着,责备着,但手早已为我披上一层温暖;当我为了期末的金榜题名而奋战到深夜时,您走过来,用赞许和充满希望的眼光看着我时,手却情不自禁地合上我的书本;当我站在人生的路口时,您边告诉我“你的路,你得自己走”时,又仔仔细细鉴别着每条路的始末……是什么让您如此矛盾?我想:是那份深沉却又不易表露的爱,就如同交织的毛绳编成的网,把我罩在其中,满是温情与关爱,满是希望与祝福,让我独自面对困难,又给予我温暖!
(雅礼实验中学 佚名)
父亲,我读懂了您的矛盾
父亲,我做过许多幼稚的事,在跌撞的青春期里,我们产生了很多的矛盾。
当我们发生争执时,我赌气离家出走,偷偷跑到隔壁楼层流泪,却不曾想您在偌大的小区里着急寻找。见到您时,您的额头有汗珠,我的眼角有泪珠。您在众人面前用巴掌告诉我,怎能意气用事!说我丢尽了您的面子!可您转身在聚会的微醺中,向身边的朋友一点一点数着我的好,在灯光的映衬下,您红光满面、自豪盈眼,说我是您的骄傲!那一刻,我假装埋头吃饭,内心早已波澜四起,原来我一直是您手心里的宝!
感谢,一路有您!父亲!!
(雅礼实验中学 1711班 李司晨 )
值得注意的是,“阅读与情感激活”的课型宜将重点放到以阅读激活情感上,而落脚点是写作,在激活上做足了文章,写作自然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写作应该是情感自然而真实的流露,是内心享受的情感体验过程,老师要做的就是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而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理解最深的语言范本,从教材中寻找情感激活的灵感,然后付诸写作,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