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心是什么样子才重要
文/ 王若溪(长沙县松雅湖中学1716 班)

文学史的星河中,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的文章耐人寻味,充满着禅意,语言清新隽永而不失幽默。他曾说过:“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他,是那个“愿人人都能有阳光的伞,来挡住生命的风雨,都能因雨水的清洗, 而成为明净的人。”他,就是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林清玄。
他坦然面对现实,接纳自己。他轻视自己的外表,更注重于内心。“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在《生命的化妆》中,他对化妆师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他也说:“长成什么样子不重要,心是什么样子才重要。”这样一位老人,外表虽像火云邪神,但是他的文字中透露着细腻和美感,令他着实可以与潘安媲美。
他超然地面对现实,忠于自己的内心。他自己的感情生活陷入了舆论之中后,为了避免舆论压力,他曾隐居山林,专心潜读佛经,从此他的文章将现实与佛理联系在了一起。他与他的第二任妻子方淳珍相见恨晚。林清玄感慨地说道:“我很丑,但我娶到了赫本。”还有“我爱你,我不想当圣人,也不想做什么大师。”婚后三个月,方淳珍生下他们的小儿子,可是舆论压力接踵而至。方淳珍为了丈夫的事业,曾一度想要放弃,但林清玄坚决不同意。他告诉妻子说:“不是我们选择了爱情,而是爱情选择了我们,所以我们要坚持到底。”他的爱情观令我敬佩,这句话也成了无数有情人的爱情箴言。
他接纳别人,给朋友人文关怀。李敖这一生批判过许多的人,但他却没有批评过林清玄。对于李敖来说,林清玄就是他生命中的一道暖阳。时任《奔流杂志》编辑的林清玄,发文《我所认识的李敖》,为李敖声援。因林清玄为李敖在报纸上开了专栏,才使得李敖的才华得以充分展现, 两人也成为了莫逆之交。
他用积极的态度入世。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他搭起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从2017 年开始,林清玄成立“林清玄文学会”和“林清玄读书会”,联合多位教育专家、作家、育儿专家等,在全国开展公益读书项目。他说:“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陆, 走过很多地方, 碰到很多大陆的作家, 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是, 我和这些作家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他虽不能让每一个人都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贡献,但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斯人已去,其文犹在。那一个个富有禅意的文字,润泽着一个又一个生命。落寞彷徨不可避免,任其尘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岁月浩渺,愿我们都能“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素材赏析
立意:抓住人物核心更深远
点评人/ 李海燕(长沙县梨江中学教师)
“人间有味是清欢”,出自于豪放派词人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是词人被贬黄州四年后又迁移到汝州时所作。这句极具哲理的诗告诉你,若能放下这种卑微无力、惶惑不安的心绪,去坦然面对现实,接受自己,接纳他人。你会发现人世间不仅仅有沧海桑田、暴风骤雨之壮美,也有茶香袅袅、时鲜入味之清欢。
人生如寄,为何多忧?这与林清玄散文中“以积极的入世、超然的出世态度,关注现代人(包括自己)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妙”提纲还得挈领,作者抓住了人物的核心部分“禅意”作为阐述的重点,精心选择人物从对待自己,到对待他人,再到对待社会,从一个“小我”不断升华,层层深入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我”,去探讨林清玄的佛学禅意。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包含了深远的禅意的独树一帜、自成风格的林清玄,并使用具有哲理的“人间最美是清欢”作为文章的标题,展现林清玄的禅意,立意更深刻高远。
技法指导
操作:如何立意深远
点评人/ 李海燕(长沙县梨江中学教师)
点评人物不能只再现个人的生活,更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深刻高远的立意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和情感,开阔视野,用世界的、长远的眼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
怎样才能立意深远呢?
学生的生活三点一线,生活圈子窄小,对于社会关注度不高。我们要学会“再现”。平时如果能洞察社会的众生相,思考社会的人情面,多多追问现象背后的实质和根源,多问问为什么,那么作品就可以反映社会的本质,追问越深,内涵越丰富,立意就越深远了。
“小我”是生活中学校的“我”、家庭的“我”,“大我”是处于社会大的背景下的“我”。前者是以自己为中心,关注自身心理、情感的变化,关注的是自己的需求;后者是以社会为中心,关注的是社会共同价值,把自己时刻作为社会人的角度去思考社会所需,笔下就会直指社会的敏感之处。读杜甫的诗歌,他写的不仅仅是个人在唐由盛转衰之时的个人遭遇,他反映的是社会的问题。从“小我”到“大我”,立意就深远多了。
清朝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这里说的是有没有立意的问题,其实立意要深远,还需要大格局的“帅”,必须多追问为什么,多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才可以带出优秀的“兵”,才可以有耐人寻味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