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小学生课内外阅读与表达

琴 师

时间:2021-11-18 来源: 作者:

  

/常小琥80”作家)

秦学忠很独,他的京胡就和别人不一样大的琴师讲究用上等黑紫竹或染竹打成担子,不仅花纹养眼,材质坚实,音色还清脆透亮,跟在角儿身后,提上场,有里有面儿。这种档次的琴,须在琴行定做,要等很久才能拿到。秦学忠不是,他的琴居然是自己做,选材还是次一等的凤眼竹,这种竹子虽也耐用,但往往第一节竹身尺寸偏短,烤成担子总不大好使。年底剧团放幕盲考角儿都不在,几位老琴师聚在后台扯闲篇。烟气如薄雾般氤氲在化妆间里,正挂着笑靥缓步爬升资历浅的都拎着琴,挤在门外候着,每人手里就跟攥着一根鸡脖子似的。头把琴徐鹤文左肘支着一张橡木方桌,被围在人堆里,一眼就瞅见秦学忠的这把担子把头一扭,笑着要借过来试,秦学忠坐朝过道,做闭气凝神状,没搭理他。在身边同行异样的眼中,老徐咧着嘴摇了摇头,说“这孩子挺各色,家伙有点年头,就是琴轴偏了,还是枣木料,意思不大”几乎在他语毕的同时,这老先生的脸也了下来。此时,没人再言语。很多年来,后台能如此安静,这还是头一回。

大多数琴师都爱拉《柳摇金》和《夜深沉》,熟,可刚到一半,团长刘荣就坐不住了。“没一个是活着的!”他搭着腿,细密的眼睛透出刀片缝隙,眉心朝行政科主任小何使劲一拧“还是板,暮气重,跟放糟了的面条似的,再来一个还这样就算了。”

直到小何蹑手蹑脚地从后台传话回来,幕后还是没有声音传出,急得她直磕鞋后跟。也就那两三秒的当儿,台上台下,静如空寂,那一刻,甚至连幕布都比以往更加沉重,像是被一股气垒成的墙垛,纹丝不动。当一阵急切的快板过门骤然从幕后出来的时候,小何着实被惊了一下,她立刻又扫了一眼团长。

“这个行。”见团长张嘴就给出这话,她刚想跟着夸两句,又听到“再等等

很快小何就知道,不用等了,团长已经跟起板式敲着膝盖,两只眼睛很努力地朝外瞪,但看上去依旧像一对刀片。一曲《斩马谡》虽不复杂,快板也少,但简里有繁,就算看不到琴师的弓法,光是音准的严丝合缝,包括追求气氛时用劲够足,这就不像其他人那么发干发涩。拉到“快将马谡正军法”结尾,三弓三字,不揉弦,一股肃杀之气,渗过幕前,弥漫到观众席,他禁不住哼唱起来。

“这人琴中有话,不光包得紧,还能透出诸葛亮悲鸣的心境,该阴之处,如虫潜行,该阳之时,也有拆琴之势。跟前面那票老油子明显不是一茬人,这次我捡到宝了”刘荣跟自己说到这,眼睛眯了下来

“刘团您看……”小何不明就里地候在一旁,不知哪句话该接。

“就他吧,直接办正式的编制,至于跟谁,等等再定。先让他住进来,你安排一下。其他人,让老徐再过一道吧,我还有个会。”

“秦学忠!拿好东西跟我走!”小何这声尖嗓,直接砸向后台,把他和其他琴师生生划开,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在他身上。秦学忠面无表情,夹着琴箱忙找退路,也没跟在座几位老师傅打个招呼就撤了,令在场诸位脸上都有点儿挂不住,臊得慌。很快,左躲右让间,一双懒汉鞋在锃亮的地面上,蹭出冷飕飕的“刺啦刺啦”声,渐行渐远。

                           本文节选自常小琥《琴腔》,内容删减

 

作品赏析

拉琴即拉人,琴声如人生

/陈云梦(株洲市第四中学语文教师)

   长篇小说《琴腔》是80作家常小琥京味怀旧小说的代表之作。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京剧团,写的却不是京剧名角而是配角琴师的故事。这样的背景设置以及题材选择,使得小说自带天然的怀旧色彩。小说一开场就将一场手艺人之间的较量置于读者面前。

琴的较量——做琴如做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胡琴师而言,一把好琴才能有里有面份大的琴师讲究用上等黑紫竹或是染竹,还得在琴行定制。而秦学忠却偏用次一等的凤眼竹做担子,再用枣木做胡琴的偏轴。作者在此巧妙采用对比的手法。而这把被头把琴徐鹤文评论为“意思不大”的次等琴却发出不平常的铿锵之音,作者于此又巧用象征。文章结尾写秦学忠离开剧团之时,招呼也不打地就趿拉着一双懒汉鞋走了,老琴师们脸上都有些挂不住做琴如做人”,由此可见,胡琴之拙与秦学忠于人情世故的笨拙、格格不入彼此呼应,如出一辙。

琴声的较量——琴声如人生

不同于其他琴师弹奏《柳摇金》《夜深沉》的暮气,秦学忠一曲《斩马谡》铿锵肃杀,除却音准的严丝合缝,还能透出诸葛亮悲鸣的心境。写琴声,作者既正面写音乐的音调起伏,更擅长侧面描写,着重写听众的反应。于琴声中,我们洞见这个趿拉着懒汉鞋、不苟言笑、朴实笨拙的胡琴师霎时变成一个胸中有丘壑、挥泪斩马谡的诸葛孔明。由此可见,琴声的铿锵肃杀也正是秦学忠内心世界、英雄意气的折射。

传统的人与事,怀旧的老胡琴,注定难以跟上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琴声如人生”,作者以他独有的中国式的文法和独特的少年意气,使得文章交织出既沉厚稳重,又肃杀锐气的美感,也带我们认识了那个胸有沟壑、任情纵横的朴拙胡琴师。

 

思考点睛: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介绍秦学忠的京胡和大琴师的京胡不一样,既为下文秦学忠琴声的与众不同作了铺垫,也暗示他在圈里格格不入的生存窘境。

B.第二段巧用对比的手法,将几位老琴师与资历浅的琴师进行对比,老琴师闲散自负,而资历浅的琴师紧张忐忑,形象地塑造了胡琴师这一群体。

C.作者描写秦学忠弹奏京胡时,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刘团长的语言及其听琴反应,表现了秦学忠技艺的精湛。

D.文中结尾写“一双懒汉鞋在锃亮的地面上,蹭出冷飕飕的刺啦刺啦声,渐行渐远”,给足读者想象的空间,也表明秦学忠和那些琴师越来越远。

 

2.本文是如何塑造秦学忠这一形象的?

 

参考答案:

1.C。不是正面描写,是侧面描写。

2.①正面描写,结尾写秦学忠面无表情、不跟其他琴师打招呼就撤了,体现他于人情世故笨拙的特点;其次写他穿懒汉鞋,体现他质朴、不拘小节的特点

②侧面描写,首先通过琴的对比,反映秦学忠为人朴实的特点。又通过秦学忠与其他琴师琴声的对比,反映秦学忠技艺高超、胸中有丘壑的特点。